Vitis快速入门与项目实战培训
一个旨在帮助您快速掌握Vitis IDE,独立完成工程创建、编译与调试的交互式学习指南。
第一部分:核心概念与工作流程
在这一部分,我们将了解Vitis在整个开发流程中所扮演的角色,并解释几个贯穿始终的关键名词。这是理解后续所有操作的基础。
从Vivado到Vitis的“接力棒”
硬件设计与软件开发的协作流程 (请点击模块以继续)
Vivado (硬件设计)
负责搭建“舞台”:定义处理器、内存和自定义硬件模块。
.xsa 文件
硬件描述文件,是连接软硬件的“API文档”。
Vitis (软件开发)
负责编写“剧本”:基于.xsa文件编写C/C++程序。
三个关键名词解释
最重要的“接力棒”。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是开发板的“API文档”,里面记录了所有硬件的地址、中断号等关键信息,Vitis根据它来了解硬件配置。
Vitis里的“地基”。它根据.xsa文件,自动生成BSP(板级支持包)。BSP就是一堆驱动程序,有了它,我们就可以用高级函数来操作硬件,而不用自己去操作复杂的寄存器。
我们主要工作的区域,我们的C代码就放在这里。它建立在“平台工程”这个地基之上,我们在这里编写、编译和调试C代码。
第二部分:【动手实战】从零到一搭建项目
理论结合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式。现在,我们将亲手操作,完整地创建一个可以运行“Hello World”的Vitis工程。请依次完成并勾选以下任务。
1. 创建平台工程
2. 创建应用工程
第三部分:【核心技能】编译、下载与调试
这是软件工程师最核心的工作环节。我们将学习如何将C代码编译成可执行文件,下载到开发板上,并使用调试工具观察程序的运行状态。
3.1 编译:生成可执行文件
3.2 配置调试会话
3.3 启动与实战调试
交互式调试工具栏
点击 `Debug` 按钮启动后,使用以下工具控制程序。将鼠标悬停在按钮上查看功能说明。
第四部分:总结与后续任务
恭喜你!完成了Vitis的入门之旅。最后,我们回顾一下核心流程,并明确下一步的任务,助你从“Hello World”平稳过渡到实际项目开发。
流程回顾
- 创建平台工程 (基于`.xsa`文件)
- 创建应用工程 (使用模板或空工程)
- 编译 (生成`.elf`文件)
- 下载与调试 (运行并观察)
下一步:过渡到实际项目
掌握了今天的练习后,你就可以开始真正的项目开发了。流程几乎一样,只有一步不同:
在创建应用工程时,选择 `Empty Application` 模板,然后手动导入我们项目的源代码文件。